2025年04月28日08:23 來源:中國軍網
映山紅花開時節,我來到嶺南,走進了那座古色古香的村落。
這裡是廣東河源市東源縣下屯村。古村已有600多年歷史,三面環山,悠悠東江水從村邊蜿蜒而過。這裡,走出了中國共產黨早期農民運動卓越領導人之一、人民審計制度的創建者和奠基人阮嘯仙。
阮嘯仙從小志存高遠,10歲時,便在自己的墨硯上刻下“揮筆落下如雲煙,意志堅強可敵天”的字樣。在那個動蕩年代,阮嘯仙投身革命斗爭,用忠誠和擔當,在黨史上鐫刻了永不褪色的紅色印記。
1921年,23歲的阮嘯仙加入中國共產黨,是中共早期也是廣東最早的黨員之一。他積極投身農民運動,是著名的農民運動理論家和領導者。“阮嘯仙,阮嘯仙,農民見到哈哈笑,地主見到哇哇叫”,這首當時在廣州地區廣為流傳的童謠,現在在他的故鄉依然有人傳唱。
后來,阮嘯仙來到中央蘇區,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審計委員會主任。在人們的印象中,他是個溫文爾雅、性情溫和的人,但做起審計工作來又非常認真嚴謹,容不得半點瑕疵。
正直勇敢、一心為公、清正廉潔……瀏覽故居和紀念館中的一幅幅照片、一段段文字,我眼前仿佛浮現出這樣一個“蘇區經濟衛士”、肅貪“鐵算盤”的崇高形象。
阮嘯仙一到任,便在審計系統制定了嚴格的“六不准”工作紀律,要求審計人員:不准偏聽偏信,不准弄虛作假,不准漏查和作不精確統計,不准徇私用情,不准吃館子或吃公飯、外出審查一律自帶干糧,不准收受被審人員任何物品。這些紀律不僅規范了新生的紅色審計工作,也為蘇區的廉潔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他堅持原則,敢於斗爭,對貪污腐化行為零容忍,組織成立肅貪“突擊隊”和清腐“輕騎隊”,處理了楊其茲、謝開鬆案,在蘇區引起極大震動。
我想起此前在收集蘇區報刊資料時,看過的一篇報道——在1934年6月19日出版的《紅色中華》第三版“自我批評”欄目中,有一封公開信,題目是《把節省的每一個片(意為銅板),為著戰爭,爭取前線上的勝利,提到福建省蘇面前》。其作者便是阮嘯仙。
1934年6月,中央蘇區開展的節省運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。一封來自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財政部的“申訴”材料,讓阮嘯仙大動肝火。
原來是福建省的同志在為此前一份審計報告中指出的問題叫屈。那份報告中指出,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在3月份不但沒有節省行政經費30%,反而比2月份超支30%以上。面對報告,他們不僅沒有吸取教訓、積極整改,反而找各種理由進行辯解。阮嘯仙立即給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負責同志寫了一封信。
在信中,阮嘯仙措辭嚴厲。他寫道:“這顯然是不成理由的理由,正是一幅浪費的圖畫。這充分暴露了一些同志,自己對蘇維埃,對中央命令採取不尊重的態度,當著死亡或者勝利的決戰關頭,我們沒有時間找別的話向省蘇(省蘇維埃政府)說了,隻有把節省的每一個片,為著戰爭,爭取前線上的勝利,提到省蘇面前。”
為了指導中央蘇區開展的節省運動、發揮警示和教育作用,阮嘯仙接受中央審計委員會機關同志的建議,將這封信在《紅色中華》上發表,在整個蘇區引起很大反響。
英雄犧牲在90年前的春天。
從烈士故鄉向北200余公裡,翻越幾重山,在一方山清水秀之地,便是他犧牲的地方。
1934年,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后,阮嘯仙奉命留守中央蘇區,擔任中共贛南省委書記兼贛南軍區政治委員,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堅持游擊斗爭。
1935年3月初,嶺上的映山紅已星星點點地開放,但游擊區的春天還未到來。敵人加強了封鎖“圍剿”,贛粵邊形勢愈加緊張艱險。阮嘯仙毫不畏懼,抱病部署突圍工作。3月6日,他率領官兵,突圍到信豐縣安息鄉(今安西鎮)上逕村時,不幸被流彈擊中胸部……
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大地。陳毅在驚悉噩耗后,揮淚寫下《哭阮嘯仙賀昌同志》:“環顧同志中,阮賀足稱賢。阮譽傳嶺表,賀名播幽燕。審計嘔心血,主政見威嚴……”
1924年秋天,阮嘯仙在領導廣東省農民運動時,曾為花縣農協成立大會題聯:“堅忍卓絕為吾人本色,奮斗犧牲是我輩精神。”堅忍卓絕、奮斗犧牲,這又何嘗不是他一生的寫照?
人們不會忘卻英雄的犧牲。2009年,阮嘯仙被評為“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”。
走出紀念館,微風拂過,南國濕潤的泥土氣息和陣陣花香,沁人心脾。那些浸染血氣與硝煙的故事,仿佛漸漸遠去,卻在人們心頭留下金石相撞般的鏗鏘回響。
遠處,一座民居外牆上題寫的“揚正氣樹新風”6個大字,在藍天白雲下格外醒目。村子一角,“嘯仙亭”外那片綠茵球場上,三五孩童正在踢球,傳來一片歡聲笑語。草地邊,一個個熠熠生輝的燈柱上,“科學立法”“全民守法”“公正司法”“嚴格執法”標語引人遐思……
目光投向更遠處,英雄長眠之地一片片映山紅已似火焰般縱情怒放。我耳畔仿佛響起那熟悉的歌謠:“若要盼得喲紅軍來,嶺上開遍喲映山紅……”
烈士的故鄉滿目春光,欣欣向榮。英雄肝膽光耀日月,英雄正氣永留人間。(李 文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