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蒙古堅持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
本報記者 翟欽奇 楊俊峰 趙景鋒
2025年09月12日08:39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點擊播報本文,約
曾經的採煤沉陷區,百萬余塊光伏板向陽而立,持續產生綠色電能﹔地下400多米,綜採設備奮力掘進,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布爾台煤礦煤炭生產有序開展﹔一條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架起“高速路”,將充沛電能輸向全國各地……在內蒙古自治區,現代能源經濟蓬勃發展的圖景徐徐展開。
2023年6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:“推動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,大力發展綠色能源,做大做強國家重要能源基地,是內蒙古發展的重中之重。”“要發揮好能源產業優勢,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。”
內蒙古堅持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,建成國內規模最大、門類最全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﹔新能源裝機達1.45億千瓦,佔總裝機的52%﹔在全國率先開展跨省特高壓綠電交易﹔截至今年上半年,特高壓累計外送電量突破7400億千瓦時,相當於2.7億戶家庭1年的用電量。
傳統產業 綠色賦能
碧波、睡蓮、錦鯉……這番場景並不出自公園,而是位於工廠。在國能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,煤化工廢水經處理后可以養魚。“廢水實現了資源化循環利用,並產出氯化鈉、硫酸鈉等副產品。”公司黨委副書記、總經理余建良說。
煤炭產業是內蒙古能源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曾經,因轉化率低、附加值低、高污染、高耗能等問題,煤炭產業被貼上了“傻大黑粗”的標簽。近年來,內蒙古以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為方向,推動傳統能源產業“老樹發新芽”。推動煤炭綠色智能開採,開展煤礦智能化改造,目前全區累計建成綠色煤礦180處、智能化煤礦215處,千萬噸級以上煤礦全部實現“井下不見人、產煤不見煤”。
位於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的寶豐30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現場,生產線正使用綠電轉化煤炭,生產聚乙烯、聚丙烯等工業材料。“立足我國‘富煤貧油少氣’的能源結構現狀,公司探索煤炭資源高效轉化。相較於石油化工,我們部分實現了成本優勢。”內蒙古寶豐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韓華山說。
綠色高效,已成為內蒙古現代能源產業的鮮明底色。“內蒙古形成了以煤制油氣、煤制烯烴和精細化學品為支撐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體系,煤炭就地轉化利用規模超過1億噸/年。”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黃文川介紹,內蒙古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,協同推進降碳、減污、擴綠、增長,“十四五”時期的前4年,全區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6%左右。
追風逐日 動能澎湃
在中國華電內蒙古騰格裡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,數百萬塊光伏板將沙漠地區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轉化為綠色電能。“項目全部建成后,每年可向江西輸送電能約400億千瓦時,年節約標煤約720萬噸,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000萬噸。”項目負責人王軍介紹。
如今,規模超大的綠電生產基地正在祖國北疆崛起——過去兩年,內蒙古新能源裝機規模翻了一番﹔新能源發電量分別為1665億千瓦時、2125億千瓦時,增速保持在25%以上。
位於包頭市的明陽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區,坐落著北方最大的陸上風機葉片檢測認証中心。“113米長的風機葉片,需進行400萬次水平擺動和200萬次上下擺動疲勞測試,周期達8個月。”明陽集團北方區域制造中心總經理何昌國說。
“我們提出一手抓新能源開發、一手抓裝備制造的總體思路。”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一級巡視員張廣收介紹,內蒙古加快建設風光氫儲制造產業鏈,2024年集群產值2700億元,佔全部工業產值比重10%。
能源基地 做大做強
錫林郭勒盟廣袤的草原上,錫盟—泰州特高壓直流工程鐵塔高聳,蔚為壯觀。這條全長1620公裡的“電力天路”工程,經內蒙古、河北、天津、山東、江蘇五地,日均外送電量超1億千瓦時。
有了充沛的綠電,能源基地還需將綠電高效送出去。“我們持續推動電力外送擴容增綠,‘十四五’以來,內蒙古電力外送規模由700億千瓦時提升至3300億千瓦時以上,其中綠電由300億千瓦時提升至600億千瓦時。預計今年綠電外送達到1000億千瓦時。”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胡成東介紹。
近期,內蒙古與寧夏合作的全國首個跨省區綠電直連項目獲國家批復,通過“內蒙古新能源”與“寧夏負荷”點對點直供,進一步豐富國內跨省區新能源外送模式,為拓寬新能源消納渠道提供了新樣本。
實施電解鋁、鐵合金等高載能產業綠電替代,發展綠色算力、零碳和低碳園區……內蒙古持續增加綠電消納場景,帶動產業綠色轉型。同時,內蒙古積極推進“一電變三綠”,加快布局綠氫、綠氨、綠醇產業,規劃建設綠氫走廊和區內輸氫管網,目前已建成綠氫產能6萬噸/年,接近全國的一半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9月12日 07 版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